近日,“学习强国”学校急救教育强国号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开展校园急救公开课活动”为题,对我校开展校园急救公开课活动进行了报道。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科普中国分别刊登了培训师王立祥教授题为《北外心肺复苏教育指向主动救心》的相关文章。

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落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将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践行国家工信部和卫健委将5G+心脏猝死防治救体系建设为试点项目。我校继续教育学院联合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积极组织急救教育进校园活动,于9月30日在国际大厦645教室开展了心肺复苏理论和技能培训。培训由国家健康科普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王立祥教授担任培训师。400余名北外师生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培训。
培训旨在帮助广大师生增强急救意识,掌握急救技能;同时,引导师生将急救知识教给身边的人,让急救知识得到传播、普及,让更多的人成为生命的“守护者”,给生命多一次再生的机会。
针对我国心肺复苏教育普及率低于1%、心肺复苏设备比率低于1%、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低于1%的“三低”窘境,我国学者在借鉴西方就救而救“生存链”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救“生存环”的新理念,为心肺复苏教育进校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北京外国语大学率先开启的心肺复苏“防、护、救”教育模式,为关爱生命、“救”在身边注入向死而生的新活力,利于产教研用生命支持融合发展,必将推动我国心脏猝死防治救整体水平的提升。